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25年第2號),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歸口的GB/T 45197-2025《食用菌鮮品流通技術規范》于2025年1月24日發布,將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GB/T 45197-2025《食用菌鮮品流通技術規范》由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牽頭,云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研究院、湖南金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雅樂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華縣人民政府、云南云菌科技(集團)有
春節收假開工第一天,同城熱搜榜中#云南人對菌子研究已是nextlevel#熱度居高不下,熱搜中《舌尖上的中國》片段視頻里介紹到云南有900多種可食用野生菌,不同環境造就不同風味,云南人在研究的道路上“險中求鮮”,一刻不停。在冬季這個萬物“藏”的季節,野生菌也早早在山野林間退場養精蓄銳,但云南人的餐桌離不了這一口“鮮”。2月5日,記者走訪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場,發現當前市場內僅有松露一種野生菌在售,其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加工技術研究團隊通過濕磨勻漿結合溫度循環策略及超濾制備獲得大球蓋菇蛋白(SRA)和羊肚菌蛋白(MEP),分子量在 65 - 120 kDa 之間,具有完整氨基酸組成和典型 α- 螺旋結構;兩種食用菌蛋白在對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肥胖方面具有巨大潛力,為食用菌功能性蛋白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挖掘預防和治療 NAFLD 及肥胖相關疾病的天然營養物質提供了新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2025年1月21日文件公布,貴州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推薦的由貴州省農科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提交的2個主導品種紅托竹蓀新品種“黔蓀yzs020”和香菇新品種“藍夢1號”、2項主推技術“貴州省紅托竹蓀菌包脫袋覆土栽培技術”和“紅托竹蓀林下栽培技術”,全部入選2025年貴州省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其中紅托竹蓀新品種“黔蓀yzs020”入選全省十大農業主導品種。據悉,紅托竹蓀新品種“黔蓀
1月19日,吉林省菌物學會成立大會在吉林農業大學隆重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李玉、李天來,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吉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付帥,吉林省工信廳副廳長田志萍,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韓宇鴻,學校校長李啟云,吉林省植物病理學會會長、副校長孫文獻以及省直、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全國食藥用菌領域高校院所、行業組織、重點企業等代表,學校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副校長馬紅霞主持會議。郭良棟代表
中國人將一日三餐稱為“飯菜”,也就是菜和糧,但有類叫“菌菇”的蔬菜十分特殊。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糧食英雄”評選中將其視為“廣義的糧食”,并提出“一葷一素一菌菇”是21世紀人類最佳飲食結構。關于蘑菇益處的研究非常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近期一項涉及60萬人的大型研究又提出,食用蘑菇與較低的全因死亡風險相關。從古代“菜糧” 到現今第五大產業古人創造“菌”字時,或許認識到它的糧食屬性,將代表糧倉的“囷”放
野生蘑菇由于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作為一種天然食品一直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但是由于老百姓區分不清食用蘑菇和毒蘑菇,世界各地每年因誤采誤食毒蘑菇而導致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誤食毒蘑菇而導致中毒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的全球性問題。2023年,蘑菇中毒躍升為我國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報告的首要原因。由吉林農業大學圖力古爾教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員、湖南師范大學陳作紅教授、廣東省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873號,330 項農業行業標準自 2025 年 5 月 1 日起實施。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質標所(農業農村部食用菌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上海))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與風險評估研究團隊主持研制的《食用菌中蘑菇醇的測定 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位列其中。該標準由上海農科院聯合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科立特農產品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共同研制。蘑菇醇(1-辛
版權所有 2021 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15476號
本網站所有產品的創意策劃及內容的審核發布均由江蘇星天下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全權負責。
本網站產品圖片或內容僅供參考,請以產品實物為準。